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提升科学素养
  发布者:   日期: 2009-05-26 

 

  卢湾高级中学围绕“培养高度科学素养的高中学生,营造浓厚人文精神的学校文化”办学思想,积极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推进“科学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形成了深厚的“科学教育”办学特色。学校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研究基地学校,于20009月即把研究型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作为推进二期课改,实施“科学教育”的办学方略,提升高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的载体在学校全面推开。经过几年的不懈探索,学校研究型课程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的阶段。第一阶段:研究型课程的学习研究和摸索阶段;第二阶段:研究型课程的逐步有序管理阶段;第三阶段:研究型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阶段。在几年的探索基础上,逐渐显露出学校的特色。

 

  一、建立课程目标体系,明确课程定向

  为了确保学校研究型课程有目的、有计划、扎实有效地进行,我们通过建立分层次、分阶段循环递进的目标体系,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定向,围绕 “走近科学 走向社会 提升自我”主题,开展研究型课程的实践活动,努力提升高中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

  高一年级:以“走近科学”为主题开展科学教育的研究型课程实践活动,经历科学研究的基本的过程,初步学习查阅文献、选择课题、制订研究方案、问卷调查、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计算机网络检索、数据收集与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等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问卷设计和调查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素养。

  高二年级:以“走向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科学教育的研究型课程实践活动,继续巩固和综合运用以上各种研究方法,不断巩固和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综合分析资料,提炼观点的能力,科学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有较强的科学素养。

  高三年级:以“提升自我”为主题开展个人研究活动为主的研究型课程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开放的背景下获得提出问题,综合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我规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有高度的科学素养。

 

  二、整合课程有效资源,凸显学校特色

  课程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是研究型课程顺利实施的保障条件。学校调动一切教育力量,创造一切条件为学生提供资源上的支持,花力气投巨资建一流水平的中心实验室,整合原有的各类实验室,为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创设条件。一是对原学科实验室功能的扩展,如数字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多媒体互动式生命科学实验室;二是建设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专用实验室,如OM专用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学生参与设计)、摄影实验室等;三是建设20多个“小小创新实验室”,为学生的自主研究和自主活动奠定基础。

  通过探索研究型课程与学科教学、拓展性课程、学生社团活动、班级教育活动、社区教育资源等相整合的有效途径,力图突显学校研究型课程的特色。如,鼓励高一年级结合新课程中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学科研究性学习进行整合,探索研究型课程学习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新模式;选择高二(7)班作为试点,把研究型课程与拓展型课程相整合,开展以“生命与环保”为主题的课题研究;通过电脑爱好者协会、OM协会、天文爱好者协会、机器人协会、心理爱好者协会等围绕社团活动开展研究,把社团活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努力提升学生的研究素养,提高学生开展活动的质量;高二(6)班充分利用打浦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打浦十年变迁”主题研究,与社区教育资源相整合。这些都有效地保障了课程的实施。

 

  三、探索课程组织形式,落实课程时空

  学校的研究型课程分为两个层面展开:一为学校的主导性课题研究,主要是围绕学校的科技传统特色,如智能机器人制作、头脑OM创新思维、青少年科技创新、计算机网页制作等开展一系列的课题研究;一为班级自主选题,根据班级特色或学科特长,围绕一个主题分为若干个子课题分组研究或自主从学习生活中或社会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学校对研究型课程的组织形式作进一步的探索,努力探寻出一条既有利于组织管理,又保证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的有效的组织形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跨班级分组研究

  对于学校的主导性研究课题,特别是我校的传统特色研究课题,如智能机器人制作、头脑OM创新思维、青少年科技创新、计算机网页制作、舞蹈与形体美等,鼓励有兴趣和特长的同学跨出班级,由专职指导老师分组开展研究。

  2.以班级为单位,按主题分组合作研究

  参加学校主导性课题以外的同学,以班级为单位,在班级分组研究,各班以班主任为中心,由23位任课老师(也可同一教研组老师)参与,形成教师指导小组,集体备课,分工合作。各班级可根据班级特色或学科特长,围绕一个主题分为若干个子课题分组研究。

  3.以班级为单位,自主选题分组研究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从学习生活中或社会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可与指导老师一起选择共同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也可由指导老师提出课题,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开展研究。鼓励高一年级结合新课程中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学科研究性学习进行整合,探索研究型课程学习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新模式。

  4.个体独立研究

  对于有特殊兴趣和特长,也有相应的研究能力的同学,可安排校内外指导老师帮助他开展独立研究。

  通过组织形式的探索,提高了课程组织管理质量,为促进课程实效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四、规范课程组织管理,提升课程质量

  规范研究型课程的组织管理,是提升研究型课程质量的基本保证。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努力加强课程的管理。1.建立有效的课程组织管理网络。学校通过成立课程领导小组、校外导师团、研究型课程教研组,在教科研处、教导处和德育处的统一协调下,在年级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积极配合和直接指导下,全面负责对教师和学生的动员、辅导、培训、组织和管理工作。2.制定全校性的研究型课程实施方案和具体计划,按照预先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有目的、在计划、切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和管理工作。3.制定规范的岗位制度和职责,明确教师和学生在研究型课程各个研究阶段中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实行过程化的制度管理。4.加强过程监控管理。通过制订《可以竞猜的正规app》和《可以竞猜的正规app》,对老师和学生的整个的实施过程,通过其中的一系列的课程监控表、评价量表等进行管理,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进行反思性评价提供依据。这些都有效的提升了课程的质量。

 

五、加强课程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要有效地开展研究型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师资是关键。因此,如何通过实践培养研究型课程师资,探索研究型课程师资培养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研究型课程需要教师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中深化认识。为此,一方面,我们通过发放学习材料、召开研讨会、开展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进一步转变师生的观念,进一步掌握研究型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力图通过切实组织好研究型课程的各方面实践工作,让师生在参与研究型的实践中进一步体会感受到研究型课程学习给自己多方面能力提高和教学方式的积极改变带来的好处,从而在根本上促使师生课程理念的更新。

  在课程开展中,我们尝试加强研究型课程教研组的教学和研究的功能,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能力的教师骨干集体研讨,编写教师指导学习提纲,精选教师指导手册参考资料,通过定期学习与研讨,先培养一批研究型课程的骨干指导教师,再通过集体备课研讨,发挥辐射效应,带动全体指导教师,从根本上促进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同时,每周分年级编写和发放研究型课程指导教师参考性方案,为教师的创造性运用与指导提供了基本的保证。

 

  六、完善课程评价机制,促进课程发展

  学校努力建立一种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具体来说:1.在评价量表的设计上,强调过程评价,课题评价量表涉及到开题评价、实施过程评价、研究结果的评价和学生的综合评价。不仅强调研究的结果,更加注重研究的过程。2.每一过程的评价都由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构成,以激起学生从多方面进行反思。3.每一过程评价不仅设计了有利于学生进行反思的具体的评价指标,便于学生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量化;也设计了促进学生进行反思的描述性的评价内容。4.研究型课程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评价,也应包括对教师的指导进行的评价,以促使教师对整个指导过程的反思,进一步提高指导的质量。通过课程评价体系的完善,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七、促进研究型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课程实施

  教研组以开展《可以竞猜的正规app》课题研究为抓手,优化课程的实施。两年来,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编辑出版了《正规的足球竞彩app推荐》第一辑和第二辑;教师在市区校级刊物上发表的关于研究型课程的文章达20余篇;学生参加的科技类人文类研究活动在全国、市、区频频获奖。

  2002年岁末,学校召开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研讨会,并确定将研究型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作为学校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突破口。在此精神指导下,学校通过研讨,初步制定了研究型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实施方案,对研究型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目标、内容、实现的方式以及条件等做了具体的探讨,2003年初我校又开始了运用研究型课程网络平台开展研究型课程的学习与管理的尝试。在信息技术与研究型课程整合方面初步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目前正与科利华教育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研究型课程学习与管理平台,并以《正规的足球竞彩app推荐》课题为抓手,促进研究型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学校研究型课程的深入开展,培养了一批具有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潜力的科技特长生。学生参加的科技类人文类研究活动在全国、市、区频频获奖,学校连续两年荣获上海市英特尔青少年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荣获首届和第二届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贡献奖;学校连续两年获上海市英特尔青少年创新大赛科技实践活动项目一等奖;二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科技辅导老师;四位教师评为市优秀指导老师;朱佳楠、朱孟金同学成为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周颖、祝之瑞、张仁明、丁慧童同学成为上海市“未来希望之星”。

 

 
 
 
版权所有 可以竞猜的正规app 沪ICP备15052465号
地址:斜土路885号 Tel:(021)63056603 Email:lwgj@mmmukg.com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129号